<
    看着云贵传来的消息,让霍瑾瑜都有些心疼仲博达了。

    整日这么多污糟事情,人家现在还是残疾,感觉还不如去辽东等地来的清净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七月底,贵州布政使吴参奉命进京述职。

    对于这位吴参,朝野好奇已久。

    昌宁十三年时,这位吴大人空降贵州布政使,成为封疆大吏,这些年将贵州打理的头头是道,与当地驻军配合,让云贵地区平稳渡过这波改土归流的影响。

    可是吴参从昌宁十三年到现在,从未进京述职。

    就算不良于行,也不能长时间不进京吧,因为这事他还被御史参过两次。

    是故,此次吴参进京,好多人都看着。

    吴参到达京城时,霍瑾瑜命徐於菟去迎接。

    接人那天,乌云盖日,低沉压抑,路边的秋蝉发出响亮的嘶鸣声。

    徐於菟看着坐在轮椅上的吴参,对方较之十多年前瘦了不少,身上多了两分洒脱不羁的气质。

    吴参拱手道:“徐大人好久不见!”

    徐於菟叹气,“仲大人好久不见!”

    吴参笑了笑,“你我都是顾问处出身,久别重逢,应该高兴。”

    “在下只是担心朝中的同僚会吓到!”徐於菟话音刚落下,就听头顶一声震耳的轰鸣声。

    他顿时用扇子指了指头顶,“看,老天爷也被吓到了!”

    吴参见状,忍笑道:“在下是吴参,说破天了,他们也只能证明这个。”

    这两句话的功夫,天地间凉风已起,一下子吹去了世间的浮躁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吴参进京当天,洗漱一番后,下午就去宫中向霍瑾瑜述职。

    霍瑾瑜没与他聊太久,让他回去好好休息,保证上朝时精神抖擞,给群臣以震撼。

    吴参:……

    是陛下想看群臣的乐子吧。

    不过他觉得,以他现在的样貌与气质,出现在大殿中,认出他的人应该不多。

    只能说,吴参小看了朝中百官。

    在其坐着轮椅进入太和殿时,大家第一时间就开始审视他,揣测对方的身份。

    一些朝堂老人在看到他的第一眼,瞬间恍然大悟,为何陛下过往那么注重走流程的人,会将他给空降到贵州布政使上。

    偏偏霍瑾瑜偏偏还冠冕堂皇地介绍:“众位爱卿,吴爱卿虽然身残,却为国为民,在贵州不辞辛劳进行改土归流,尔等要向他学习。”

    众臣目光幽幽地看着霍瑾瑜。

    陛下,您是不是觉得他们好欺负。

    前段时间女子科举的事情还未完全定下,现下你又给大家表演一个“死而复生”。

    再折腾下去,他们要闹了!

    霍瑾瑜同样轻飘飘地看过去。

    当她不知道,现下朝野的一些关于女子科举的刺耳声音,都是你们弄出来的,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别过分了!

    第151章

    吴参的进京述职吸引了朝野部分的目光。

    对于这人的身份,朝臣们也有脑子,知道不能乱吆喝,毕竟安南才安稳没几年,没有十几二十年,胡氏、陈氏这一代幸存者不进棺材,怕是贼心不死,仲博达这个身份早就已经结束,现在站在大家面前的是吴参。

    自从公布女子科举的消息后,朝野那么多闹腾和议论声,倒给霍瑾瑜提了醒,女户的事情也要提上日程,过往女子也可以单独向官府申请户籍,不过是在无子、无夫的情况下,家中只能由女子当家做主。

    具体放开政策需要户部那边讨论,毕竟此事关系的不是少数人,牵扯到许多女子未来的生计。

    虽然她想女子能尽快立起来,但是男女有别,尤其在农耕时期的古代,女子更是处于弱势,科举可以一视同仁,但是女户方面不行,毕竟大环境还有女子本身柔弱,要有一些政策方面的照顾。

    吏部尚书听完霍瑾瑜的主意,眼睛微微放光,“陛下,既然如此,那科举方面是不是暂缓一下。”

    霍瑾瑜笑了笑:“这两事又不冲突,朕相信尔等的能力,再说你们太过担忧,即使有了政策,女子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追上来的。”

    再说古代文盲率奇高,虽然每年报考科举的人很多,但是将其放在天下百姓中,实属九牛一毛,女子能识字的就更少了。

    霍瑾瑜知道,这些政策都是辅助,真正要让女子地位提升上来,还是要让社会发展起来,能提供更多的轻劳动岗位,让女子依靠自己的双手也能丰衣足食,自然也就会追求更高的地位。

    否则若是女子拼尽全力也只是维持在温饱上,为了活着多数也就选择依附他人,毕竟即使现代生活,都有许多人为了安稳选择当家庭主妇。

    吏部尚书皱眉。

    心中直叹气,他理解陛下的立场,大家也知道陛下的心思,他虽说平时古板了些,也是怜惜女子的处境,但是开放女子科举一事,民间的非议太多,对于女子也不一定是好事。

    霍瑾瑜唇角勾了勾,“顾问处那边曾经调查过,即使开放科举,女子参加科举估计也很少。再说可以杜绝一些女扮男装的人扰乱考场秩序,这不是一些人一直深恶痛绝的吗?”

    洛平川的身份暴露后,“鼓舞”了不少女子有样学样,也女扮男装去求学、考试,为此弄出了不少笑料和矛盾。

    许多朝臣就上书祈求要整肃考场风气,对于女扮男装考科举的人予以重罚,霍瑾瑜对此则是模棱两可。